一文搞懂贝叶斯定理有什么用
发布时间:2024年06月06日
在统计学里,长期以来,有频率学派和贝叶斯学派两大学派,他们互相鄙视对方,就像华山派的气宗与剑宗之争。
这两大学派最根本的观点在于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:
频率学派认为世界是客观的,必须通过大量独立采样来获得统计均值,不能先给出一个主观的先验概率(假设);
贝叶斯学派则认为概率是一种信念度,可以有非常主观的先验概率,然后,通过一次次采样结果修正先验概率,使之逼近客观事实。
这两大学派哪个才是正确的?其实都对,只是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。但是在现实世界中,除了抛硬币、掷骰子、玩老虎机等少数符合理想数学模型的场景,频率学派才能发挥作用。大多数需要我们估算概率的现实场景,只能用贝叶斯理论来指导实践。
举个例子,假设我住在市区,希望赶上飞机的概率不低于90%,那么我应该提前多久出发呢?我必须试验至少100次,看看样本空间,才能获得一个比较准确的统计均值。然而这是不现实的,因为我一年可能就坐几次飞机。我只能拍脑袋先估一个提前30分钟就够了,结果第三次就没赶上,这说明我必须修正我的先验概率,后续改为提前45分钟,才能提升赶上飞机的概率。
我们再以《狼来了》的故事为例,当小孩第一次喊狼来了,村民听到后可以根据先验概率,比如P(小孩是诚实的)=90%判断赶紧去帮忙,结果发现被骗了,于是大家根据“被骗了”这一证据把后验概率P(小孩是诚实的)调整为60%,第二次又被骗了,于是再次把后验概率调整为20%,等到第三次听见小孩求救时,大家根据P(小孩是诚实的)=20%判断,他大概率还是在说谎,于是没有人去帮忙了。
有的同学会问,你说的这些,都是定性分析,没有定量计算啊!
要把贝叶斯定理用到定量计算,必须得借助计算机。
以吴军老师在中文分词领域举的一个例子来说,对于一个句子:南京市长江大桥,可以有两种划分:
南京市 / 长江大桥
南京市长 / 江大桥
到底哪一种更合理?我们可以计算条件概率:
P(长江大桥|南京市) = 出现“南京市”时,出现“长江大桥”的概率;
P(江大桥|南京市长) = 出现“南京市长”时,出现“江大桥”的概率。
提前准备好大量的中文语料,计算出任意两个词的条件概率,我们就可以得出哪种分词更合理。
在互联网领域,凡是遇到“当出现xyz时应该推荐什么”这样的条件概率时,也总是能应用贝叶斯理论。
例如,我们在搜索引擎中输入elon
这个单词后,搜索框自动给出了联想补全:
怎么实现这个功能?把用户最近搜索的所有可能的单词列出来,然后计算条件概率:
P(mask|elon)=0.5
P(jerk|elon)=0.1
P(university|elon)=0.2
...
把它们排个序,选出条件概率最大的几个,就是搜索建议。
诸如反垃圾邮件、电商推荐系统等,都是贝叶斯理论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。由于需要大量的计算,贝叶斯理论也只有在计算机时代才能广泛应用。
关于信念
我们再回顾一下贝叶斯定理:
稍微改一下,变为:
P(H)是先验概率,P(H|E)是后验概率,P(E|H)/P(E)被称为调整因子,先验概率乘以调整因子就得到后验概率。
我们发现,如果P(H)=0,则P(H|E)=0;如果P(H)=1,则P(E|H)=P(E),P(H|E)=1。
也就是说,如果先验概率为0%或100%,那么,无论出现任何证据E,都无法改变后验概率P(H|E)。这对我们看待世界的认知有重大指导意义,因为贝叶斯概率的本质是信念,通过一次次事件,我们可能加强某种信念,也可能减弱某种信念,但如果信念保持100%或0%,则可以做到对外界输入完全“免疫”。
举个例子,十年前许多人都认为比特币是庞氏骗局,如果100%坚定地持有这种信念,那么他将无视用户越来愈多、价格上涨、交易量扩大、机构入市等诸多证据,至今仍然会坚信比特币是骗局而错过无数次机会。(注:此处示例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)
对于新生事物,每个人都可以有非常主观的先验概率,但只要我们不把先验概率定死为0或100%,就有机会改变自己的信念,从而更有可能接近客观事实,这也是贝叶斯定理的精髓:
你相信什么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别完全相信它。
出自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l5zgzjvxzSpyhaq8-rpsHA
Auto-GPT 是一个实验性开源应用程序,展示了 GPT-4 语言模型的功能。该计划由 GPT-4 驱动,自主开发和管理业务以增加净值。